洛阳老子学会是由洛阳市从事老子思想文化研究的众多专家、学者及热心弘扬老子思想文化的各界人士自愿结成的地方性学术团体,旨在通过深入挖掘、研究老子哲学思想及道学文化精髓,普及老子思想,倡导尊道贵德之风 ...[详细介绍]
地址:洛阳市西工区八一路城市杰座503
电话:0379--63300872
微博:http://weibo.com/3564364602
邮箱:lylzxh@qq.com
查看地图 >>
更多>>>
老子与《道德经》

诸子之老子

来源:中国网

一、传略

《史记•老子列传》云: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名耳,字聃,姓李氏,(原文作“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今据王念孙说改正。)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之生卒年月,已不可考。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云:孔子适周总在他三十四岁以后,当西历纪元前五一八年以后,大概孔子见老子在三十四岁与四十一岁之间,老子比孔子至多不过大二十岁,当生于周灵王初年,当西历前五七零年左右。至老子之死,则更无法推测。胡适谓为至多不过九十多岁,未免武断。古今人寿百数十岁者甚多,老子即不如《史记》所谓二百余岁之老,而所谓百六十余岁,则非绝无之事也。

二、书本

《汉书•艺文志》云:

《老子邻氏经传》四篇。

《老子傅氏经说》三十篇。

《老子徐氏经说》六篇。

《刘向说老子》四篇。

今汉时诸家传说均已亡,而所传《老子》不能详其为何本矣。韩非书中有《喻老》、《解老》,当为注《老》最古之书矣。此外惟王弼注本为最古,河上公本则伪书也。《七略》曰:“刘向定著二篇,八十一章,上经三十四章,下经四十七章。”然则今本分八十一章,尚是刘向之旧。惟分上经三十七章,下经四十四章,则又后人改易也。陆游云:“晁以道谓王辅嗣本《老子》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之而上下之,犹近于古。今此本久已离析。”则王本之失真,亦久矣。伪河上公本更于每章而加之以题目,尤为近俗。又老子书古只称《老子》,分上下篇,《史记》谓其言道德之意而已,非谓名为道德经也。《汉志》虽有《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氏经说》等之名,亦以对传说而称经耳,不名为道德经也。而后人乃更从而析之,以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则不经之甚者矣。

今欲研究《老子》,则下列之书可供参考:

顾欢《道德经疏》

王弼《老子注》

焦竑《老子翼》

魏源《老子本义》

毕沅《老子考异》

罗振玉《老子考异》

陶鸿庆《读老子札记》

刘师培《老子韵表》

刘师培《老子斠补》

陈柱《老子学八篇》

陈柱《老子集训》

陈柱《老子注》(商务印书馆《学生国学丛书本》)

陈柱《老子韩氏学》

武内义雄《老子原始》

武内义雄《老子之研究》

三、学说

宇宙说。
    古代民智未启,对于宇宙,如天地日月等,莫不以为有神,尤以天为神秘,以谓有上帝为之主宰,创造万有,指挥一切。至孔子而后有怀疑,老子而后生反对。盖老子者以宇宙为不可思议之物。不可思议者无对待,无比较,不可以言语形容者也。故其言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章)

其所以不可道不可名者何?以其为无对待之大也。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六十七章)

夫道尚不可道,名尚不可名,岂有神焉能为之创造邪?若有神能为之创造,则其大当有对待矣。有对待则有穷矣。则有穷之外复为何物?此则虽巧历不能言其数,其结果非至于无对待不止也。且神能创造物,则创造神者又谁邪?是故知宇宙之为无对待,则知无天神以创造宇宙矣。故天上无神,天亦非神,神亦非■。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二十五章)

然则生天地万物者非神,乃混然之物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

此言道生万物,换言则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

然则万物于无,既名之曰无,岂得有神邪?故生天地者非神,而天上无神。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七章)

夫天地不自生,则天地之非神可知。

然而老子常称“谷神不死”,又云:“神得一以灵”者,何也?曰:此《说文》所谓天神引出万物之神,谓自然引生万物耳,非鬼神之神也。故老子曰:

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六十章)

此神字则假借为鬼神之神者也。鬼神之神,其本字当为魍,许氏《说文解字》犹能别之。故老子之所谓谷神亦非鬼神之神也。故曰:神亦非魁。

然则老子之于宇宙,盖主张无神论者。

教育说。
    老子云: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十九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六十五章)

学者据此,遂以谓老子根本反对教育。赞成老子者以老子为救世之清凉散,而反对老子者则以老子为开倒车之专家。然老子不常云乎?

明道若昧。(四十一章)

大巧若拙。(四十五章)

然则老子之所谓“绝圣弃智”,“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者,亦“明道若昧”之说耳。绝巧弃利者,亦“大巧若拙”之说耳。若之云者,本明而自以为昧,本巧而自以为拙,不以此陵人,以起争端而已,非真愚真昧真拙也。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者,人人自以为智,不肯相下,则争端必起,故使若拙若愚也。然则老子非不讲教育也,然则其教育之主旨何如乎?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二章)

何谓不言之教?盖因个性之自然,不烦勉强,不待烦说之谓也。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二十七章)

此所谓善行,即无为之注解。善言即不言之注解。唯其能顺个性之自然而为教,故无不可教之人,亦犹因物之本性而为用,故无不可用之物也。故云: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二十七章)

其为教所以崇尚自然者,亦基本于其宇宙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政治说。
     老子之教,既尚自然,而为不言之教,故其政治亦尚自然,而为无为之治。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四十三章)

其所谓无为者,非真无为也,为于自然,而人不知其为也。故曰:

为无为,则无不治。(三章)

而世之学者,乃竟以老子为无所事事,则亦浅之乎视老子矣。为既为于无为,而使人不知,则德亦德于不德,而使人不识,故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三十八章)

反之,则为德而使人知其德者,则为不德,故曰: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三十八章)

盖即使人知德,则必欲人报德;欲人报德,则功成而居,己身居之不足,则传之于子孙,此封建制度之基本观念也。故老子于此,大加掊击,所以反对政府,反对封建也。

老子既法天,法自然,天地生物乃本无意志,无仁恩,而为自然之进化,故老子之于政治,亦主进化而不主法古。其言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五章)

此谓天地之于万物,其新陈代谢,一任其自然,而无所仁爱;圣人法之,亦任百姓之新陈代谢,不能强其法古也。刍狗者祭时之用品,庄子所谓未陈则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已陈则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者也。

以是之故,攻击旧礼教,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三十八章)

又攻击当时法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五十七章)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五十七章)

又攻击当时政府,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七十五章)

此以民之穷而走险,皆当时政府驱之然也。

朝甚除,田甚无,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五十三章)

竽,各本作夸,今从“韩非子”作竽。竽者乐之先导,此以朝为盗竽,盖以当时政府为盗贼之先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