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子学会是由洛阳市从事老子思想文化研究的众多专家、学者及热心弘扬老子思想文化的各界人士自愿结成的地方性学术团体,旨在通过深入挖掘、研究老子哲学思想及道学文化精髓,普及老子思想,倡导尊道贵德之风 ...[详细介绍]
地址:洛阳市西工区八一路城市杰座503
电话:0379--63300872
微博:http://weibo.com/3564364602
邮箱:lylzxh@qq.com
查看地图 >>
更多>>>
以“道”修身
 
杨淑芝
(洛阳师范学院  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  471022)
 
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子的《道德经》成了我走哪儿带到哪儿的必备品。不知不觉地自己的心态、行为、认知、情感、情绪、记忆等等都发生了变化。老子走进了我的课堂,走进了我的每场讲座,走进了我的日常生活。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老子“不亡”,他永远活在我们中间。这位千古智者、人类导师循循然善诱人。他教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做事、如何去看待自己、如何去看待别人、如何去面对外面的世界等等、等等。
让我们走进老子去领略他那独一无二的:
示弱的强度
居下的高度
不争的力度
无为的风度
大千世界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对立统一说,在老子这儿真是一段春色藏不住。不风流处也风流。
哲人邵康节叹曰:“不逢圣人时,不见圣人面。圣人言可闻,圣人心可见”。若想“得不传之学”于老子,我们非得走进老子“闻其言,见其心”不可。
下面的文字是读老子的一点点心得。
一、老子的自画像
理之极则冷峻。老子的书给人的视觉触摸是冷的,但它却是在老子炼丹炉里锻造了几十个春秋。如同冰冷坚硬的钢铁是高温的产物一样。尽管如此,老子的字里行间,仍余热炽手。老子第七十章流露出他真实的情感写照:“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而在二十章里他却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惚兮其若海,恍兮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当我们把这两章揉在一起便勾勒出了老子的自画像:我说的话很容易懂,也很容易去做。但是天下人没有谁能懂,没有谁去做。说话要有宗旨,做事要有个中心。由于人们无知,因此,他们了不解我。了解我的人越少,我就显得很尊贵。圣人的不被人了解,好比外面穿着粗布衣裳而怀里却揣着宝玉一样。天下人都熙熙攘攘,欢欢喜喜地,好像去参加盛大的宴会,又好像春日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惟有我独自淡泊悠然,毫无感触,无动于衷,浑浑噩噩,好像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无精打采,无家可归似的。大家都很富有,独有我却像丢失了什么似的。我很愚笨呀!大家都很精明。我糊里糊涂,大家都很精细。我懵懵懂懂,空空荡荡,好像茫无边际的海洋,没有止境,没有停留。世人都很明辨、清楚,我独显得笨拙无能。只有我区别一般人的是由于我得到了万物之本(母)——“道”啊!由这段自我描述中不难看出,老子他处在自嘲、自叹、自立、自说、自贵、自真、自豪、自尊多重矛盾的交织中。并为自己的独孤求败而感怀。因为他找不到与他对话,与他共舞的搭档。可谓“未曾亮剑已彷徨,拔剑四顾心茫然”。他已经精深到唯我独尊,唯我独行,唯我独见,步入无人所及而又超越时空的区域。他独愚、独昏、独闷、独鄙。他用尽了贬词来描绘自己。但这两段的收尾才是老子的真言:被褐怀玉,贵食于母。道出了得天理独苦更独乐之圣人境界。
“正言若反”,老子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对常人来说是不易知,更不易行。世上有几人可以与老子相匹!因此,在老子看来是易知易行的,但因世人惑于躁欲就不能知,迷于荣利就更不能行。更何况老子的语句深邃,构词洗炼,构思神奇,哲理严谨,包罗万象,从天以推人,大小内外无所不通。
“少私寡欲”、“上德不德”、“自胜者强”、“慎终如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这些字面上易懂、易知的老子词汇,世上又有多少人能“一以贯之”?
被褐怀玉——素外慧中,贵食于母——得道之人。这就是老子——山登绝顶——永被后人仰止的东方哲学巨人!
二、老子的宝
老子的六十七章对自己的人格、境界、心态又给予定格:“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接着老子正说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即:慈则能勇,俭则能宽裕,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才能成为天下之长。然后,老子又反说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即:舍慈而求勇,舍俭而求裕,舍后而争先是行不通的。比如作战,帅慈则士必勇,守则必坚固。而大自然对万物的呵护、救助、养育,就是“以慈卫之”。大道至简至易,慈、俭、后(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用了哲学极值的原理体现人类属性的最高境界。如同“两圆至多相交于两点”的公理一样,提炼出了最佳人性智慧的普遍规则。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将军带领士兵打赢了一场战争,当然,这场战争的赢得是以牺牲若干战士的生命为代价。战争结束后,将军要奖赏士兵。他首先给士兵提出个问题,答对者才授奖。他问打胜仗什么最有力量。一个士兵回答:“将军您最有力量,率领军队打败了敌人”。第二个士兵回答说:“武器最有力量,没有这些枪支、弹药,怎么能击败敌人呢”?第三个士兵回答说:“爱最有力量”!将军奖赏了第三个士兵。爱最有力量,孙子在兵法中早有论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不会忘记小米加步枪的新四军和八路军怎样打败飞机、大炮、现代化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官兵上下真的把“慈”与“俭”做到了极致。而“兵者,诡道也”“奇正相生,变化无穷”,能示不能,用示不用,近示远,远示近;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以佚待劳,以饱待饥;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不正是“不敢为天下先”的别解吗?
说到“慈”,意义很宽泛,慈爱、慈祥、慈让、慈善、慈悲等等。然而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慈都共同表达一种意志。那就是爱。此爱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爱亲人、爱家庭、爱自己的故土、祖国、乃至全人类。只要心中有大爱,小事会慈,大事更会让,处事会善。爱是人类天赋的良知,是社会、国家、人与人和谐与共的基石。其实,老子五千言,每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每一章也不是单独成体系的。但是我们可以把五千言掰开揉碎,颠倒颠,首尾相衔,再读百遍,其意自现。适如清代学者刘大魁所言:“读古人文字时,便设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文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者,便是与古人之神气章节相似处,久而自然铿锵发金石声”。老子将其希冀托付给五千个符号,我们得把这些符号咬啐嚼烂,方可嗅出其中味道。细细品味这五千言,会有这样奇妙效果出现:读其首则尾至,读其尾则首至,读其中则首尾俱至。这些符号里都藏着老子“慈”的种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善利万物又不争”、“贵以身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等等,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子倡导的“俭”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一定阅历的人都会懂得这个道理。节俭生财富。小到治家,大到治国。一个挥金如土、挥霍无度的家庭或国家是富强不起来的。惩治贪官,根除腐败是国家兴旺的重要保证。纵观历史,这一个“俭”字是我们永远的醒字符与戒律。构建节俭型社会是富民强国的有效途径。
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是以退为进的谋略。从老子通篇的宗旨出发就是教人要保持在谦卦上。“谦受益,满招损。”这就是永恒的事态发展变化规律。从下面的字里行间便不难看出“不敢为天下先”的真正内涵:“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惟不争,故莫能与争”、“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为而不恃,功成不处,其不欲见贤”……。老子的“正言若反”为自己的五千言做了绝妙的注释。老子的心声、老子的言语怎样去聆听,怎样去学习。多年的经验证明:耳听学在皮肤,心听学在肌肉,神听学在骨髓。那么,“不敢为天下先”文字的背后所指应该是:自胜、自强、自立、自尊、自贵、自为、自助……。通俗一点说就是要等羽毛丰满后再起飞。做事情要有内敛含蓄,“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的坚韧不拔、勤奋刻苦的毅力。
老子的三件法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是我们民族精神与行为的高尚准则,更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构建“和谐”“节俭”型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三、老子的善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二十七章、四十九章这三章中用的“善”字最多。一个“善”字全息着老子的诸多思想。走进老子的“善”,去领略一字千指,一字胜千言东方哲人的聪明睿智,无人不受益良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周易·系辞》中说:“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仰以观于天文,俯从察于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显然,“上善若水”是老子仰观、俯察、远近相取,类万物情的终极结论。把水的属性相似迁移到人的身上则为善人。最大的善莫过于水:水养育万物,滋润群生,柔弱温顺,流向取低,清澈湛然,无色透明,无混无浊,在圆为圆,在方为方,去污洗 浊,攻坚克固,行船渡筏,兴云致雨,生物育人,以柔克刚,利物不争……
人相似于水则:
居善地——处世如水,居下不争。
心善渊——心如止水,清静自然。
与善仁——交友如水,不求利已。
言善信——言语如水,真诚和顺。
政善治——为政如水,净化污秽。
事善能——处事如水,灵活圆融。
动善时——行动如水,相机而行。
以上“七善”皆喻人相似于水。果能如此,人便达到上善之境界。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在这(二十七)章里老子所言的善达到了三个极致。善行、善言、善计、善闭、善结是技艺之极,善救人、善救物是发掘之极,善人——师,不善人——资,是胸襟之极。
善行、善言、善计、善闭、善结这五个善字共同表达一个意思,均指某项技艺达到顶级。这在我们生活中常常能见到、感受到、体会到。比如善行,这个行指行动、行为(指做事情)。假如一个家庭主妇是理家能手,她会里里外外把家理得干净、整洁、温馨、秩序井然。如果她出去了几天,不会理家,不会做饭的老公会把家弄的杯盘狼藉,乱七八糟。善行就是擅长做某事,达到擅的极致就留不下任何痕迹。反面的例子也很多,比如一个手段高明的贼,作案很难查找出其偷窃的蛛丝马迹。这种善行古代现代都有这样的超人。如“疱丁解牛”一把刀用了19年不曾打磨,刀刃锋利如初。2007年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劳动能手表演,有的两分钟修好一辆摩托、蒙眼辨茶、辨认各种皮毛,准确无误,速度之快胜过电脑。5分钟宰完,收拾好一头猪等等,等等。另外,人们不会忘记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残疾人千手观音的绝妙表演,他们不是用耳朵听音乐,是用眼睛看音乐。善言的人说话不会给任何人留下任何把柄,圆融得体,恰到好处。善行、善言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提高我们做事,做人的标尺。善言、善行、善计、善闭、善结除了有上述微观擅长之意外,更藏有宏观的哲学意义,比如治理国家,用于军事,擅闭之国者其国则“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擅闭之军队无法被攻破,善结之国万里之外而应之。诸葛亮、毛泽东是历史上最善计的军事家。总之,善行、善言、善计、善闭、善结,这五个善宏观可以治国理天下,微观可以修身齐家,有天赋且勤奋的人可使善达到擅之极致。
老子把“善救人”、“善救物”称为“袭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开发人的潜能、循环经济,真的没有想到老子两午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他竟静静地等待了这么多年!借用《中庸》解释“袭明”让子思来说话:“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意思是说,由诚而明叫做本性;由明而诚,叫做教化。诚就明,明就诚。只有天下至诚(最诚)的圣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所有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所有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演化养育万物;可以赞助天地演化养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地并立了。说通俗一点,圣人就是至诚之人,他能化人化物。即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已故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在一所普通学校创造了“善救人”的奇迹。他带的班级高考100%进本科,50%进清华、北大。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稻田里实现了他的“袭明”之梦,不但善救人,更善救物。创造了水稻高产的奇迹。解决了民食问题。
而善人与不善人互为师资在老子这儿论述得巧妙极了。以出水芙蓉喻之,善人是芙蓉(莲)花,不善人是花下的淤泥。不善人是善人的资(滋)养品。适如常言道:没有小人怎么养君子。所以要贵其师,更要爱其资啊!这就是老子的“要妙”。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揲揲,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在这(四十九)章里,老子又把善推向了仰止之境。在这段中第一句“圣人无常心”与结尾句“圣人皆孩之”形成了高度的首尾相似呼应。
传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哲学家临终前说他把探索的真理藏在他居住的屋子里。人们找遍了屋子的各个角落,终于在墙缝里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到:“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有人能够欺骗你”。这里说的是一个诚字,而子思也在《中庸》中如是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自成,而道自道也。”而李贽的《童心说》与诚字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以此解老子的善,解圣人至德,“真”与“诚”而已。“圣人无常心”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常人那么多私心杂念,而是以天下心为心。以其真与诚使不善者归于善,使不诚者归于诚。教化,乃圣人之天职。但是圣人又是生活在耳目众多的民间,“为天下浑其心”,但仍恪守赤子之心——“圣人皆孩之”。这正是老子善的本质:“以出世的精神——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贵食于母;做入世的事情——和其光,同其尘、浑其心。
走进老子(二十章、七十章),一位和谒可亲、慈祥睿智、内心充满大爱、神情矍铄“被褐怀玉”的真人出现在我们面前。
走进老子(六十七章)我们就可以免费获得人生之“宝”。
走进老子(八章、二十七章  四十九章)一个“善”字了得。善无处不可为,为善最乐。
走进老子五千言,犹获神医妙方,疗效奇特。可以调心、医愚、制躁、除烦、却障。这就是老子备给后人的处方——清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