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子学会是由洛阳市从事老子思想文化研究的众多专家、学者及热心弘扬老子思想文化的各界人士自愿结成的地方性学术团体,旨在通过深入挖掘、研究老子哲学思想及道学文化精髓,普及老子思想,倡导尊道贵德之风 ...[详细介绍]
地址:洛阳市西工区八一路城市杰座503
电话:0379--63300872
微博:http://weibo.com/3564364602
邮箱:lylzxh@qq.com
查看地图 >>
更多>>>
道家与养生

生于天地(一)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生于天地(一)

一 、人于天地之位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第五章》

从养生的角度上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老子还看到,虽然大自然是万物之母,但是天地对人往往并不是仁爱的,天地的气候变化、山川震动、河流奔流,既能养育人类,也能损害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天地是无情的,它无情的程度,如同人对待那些草扎的狗一样没有仁爱可言,历次自然灾害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大自然从来都不为死去的人难过,从这一点看,大自然是冷酷的,但是,这也说明了它的公正。所以,大自然的只是按照的方式运行,并不分辨好与坏,特别是不以人的好恶为取舍,因此,大自然显得无情。

岐伯在《黄帝内经》上说:气数,是标志万物化生之用的。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它们的运行有一定的部位和秩序,其环周也有一定的道路。每一昼夜,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大月、小月加起来三百六十五天成为一年,由于月份的不足,节气有盈余,于是产生了闰月。确定了岁首冬至并以此为开始,用圭表的日影以推正中气的时间,随着日月的运行而推算节气的盈余,直到岁尾,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完全计算出来了。

人同天地一样,也是一个风箱,人的呼吸如同大自然的风一样,风箱不断抽动,给人提供了动力和养料。人体四时的规律同大自然的规律是一样的。当我们呼出体内空气的时候,目的是为了吸进空气,吸进空气更要呼出废气。对于自然的的服从,不是人类向大自然屈服,而是为了更好地养生。

人体中的三宝:

《老子》中的不同于的用法,指的是圣人或君王,是的带领者或教导者。老子认为:不要劳累我们的身体,不要动摇我们的精气,不要陷入苦苦的思虑而不能自拔;要减少思虑而养护精神,减少嗜好和欲望养护我们的精血,减少说话养护我们的真气,这就是养生的起点。

精、气、神,是人体中的三宝

精:就是指人体中液体的精华,广义上说是指五脏六腑中的精华,狭义指人们生儿育女、繁育后代的精液。

气:是一种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在人体内,由于气的分布部位、作用、性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名称,一作元气,藏于肾,元气受后天的滋养,才能不断发挥作用;二作宗气,指饮食所形成的和人体吸入的大自然的空气融合,营养血液,并推动血液的流动运行;三作营气,由脾胃升起,营养全身气脉,所以叫营气;四作卫气,也由脾胃升起,不走脉道,行于表皮,保护体表,抗拒外邪入侵。

神:指人的思想意识活动,它的物质基础是人的身体,依靠先天精气的充养,才能维持和发挥它的功能。

道家认为,精能产生气,气能产生神,由此护卫身体的健康。如果精满了就气壮,气壮了就能神旺,神旺身体就健康了,肌肤就会光华,耳聪目明,老当益壮。

二、生命永不停息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第六章》

在大自然中,我们看到的是山谷,对于人体来说即是玄牝。玄:幽远微妙之意。牝:母性、雌性生殖机能的代名词,指女性生殖器。玄牝:微妙化生之意,是说化生万物而不见其所以生,所以将比作一个女性生殖器。以一个巨大深远而不可见,却又神秘而可以生产万物的生殖器作为的象征。

从人类的角度来说,所有人都是母亲所生,天地的母亲大自然也应该有一个玄牝之门,要不然,大自然如何产生呢?大自然的产生不是我们能讨论的,从养生的角度看,人类生命的本源,来自于阴性的母体,生命则属阳。

《黄帝内经》上说: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的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拿自然界的变化来作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是比较静止的,阳是比较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泄泻之病。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这就是阴阳的正常和反常的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的分别。

所以,大自然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下降为地。地气蒸发上升为云,天气凝聚下降为雨;雨是地气上升之云转变而成的,云是由天气蒸发水气而成的。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浊阴之气出于下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