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子学会是由洛阳市从事老子思想文化研究的众多专家、学者及热心弘扬老子思想文化的各界人士自愿结成的地方性学术团体,旨在通过深入挖掘、研究老子哲学思想及道学文化精髓,普及老子思想,倡导尊道贵德之风 ...[详细介绍]
地址:洛阳市西工区八一路城市杰座503
电话:0379--63300872
微博:http://weibo.com/3564364602
邮箱:lylzxh@qq.com
查看地图 >>
更多>>>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与洛阳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被后世道家学派和道教尊为开山鼻祖。他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哲学的发展曾产生了重大影响,不管是后世的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他曾长期在东周都城生活,和洛邑(今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洛邑是名副其实的“道家之源”,在洛阳留下了不少和老子有关的事迹、传说、遗迹和遗物。

关于老子的生平事迹,《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说: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也,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邛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关于老子其人的存在和他的年代,学术界曾有过争论。例如郭沫若认为:“老子确是孔子之师老聃,《老子》书也确是老聃的语录,就和《论语》是孔子的语录,《墨子》是墨翟的语录一样。特集成这部语录的是楚国人环渊。”(《老聃·关尹·环渊》)此外还有人认为老子就是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太史儋,另有人虽认为老子是老聃,但年代当在杨朱(战国初),宋鈃(和孟子大体同时)之后,还有人认为老聃和李耳并非一人等。一般认为,老子就是老聃,曾任周守藏室史,孔子曾向他请教有关古礼的问题。因此老子和洛阳实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有研究者指出,《史记·老子传》所说“苦县”,本属陈国,公元前478年楚灭陈国,陈国才并入楚国版图。按史书记载推算,楚国占领陈国时,老子已经93岁了。老子文化是陈文化,而不是楚文化。《老子》是陈文化的产物,是中原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非楚文化说》)另据研究,老子先辈做过太史、太卜一类的官,在身份上接近于卿大夫,属于贵族中上层。老子的原籍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但由于周王室的太史一类官职是世袭的,因此,老子很可能出生在洛邑。

关于老子生年,据任崇岳先生考察,大致有八种说法,公元前571年;公元前570:公元前909年至477年;公元前580年;公元前460年;老子为战国末年人;无法断定年代。关于老子去周时间,任先生考证道:老子“见周之衰”是特指周室的衰乱,也即王子朝之乱而使周朝更为衰落一事。最后王子朝失败,率其追随者奉周之典籍奔楚国,作为“守藏室之史”的老子既无典籍可守,遂弃官而去,时年55岁。(《关于老子的生年与去周时间》)

还有研究者考察王子朝携带周室典籍投奔楚国一事时指出:王子朝携带周室典籍的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是周王室的正统继承人,而王子朝的墓地在今日南阳石桥镇,这可能是王子朝奔楚之后,为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没有定居楚旧都城,而是选择在既安全又靠近周王室所在地的南阳定居,他也不会把周室典籍交给楚国。(《老子与中国图书馆事业》)

关于老子任职,《史记》中另有一种说法。《史记·张(苍)丞相传》曰:“苍,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唐司马贞《索隐》曰:“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聘为周柱下史。今苍在秦代亦居斯职。方书者,方板,谓小事书之于方也,或曰主四方文书也。”

《史记·老子传》之《索隐》又说:“藏室史,周藏书室之史也。”一般以为,守藏室史或柱下史,略似今日的国家图书馆长、档案馆长之类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