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子学会是由洛阳市从事老子思想文化研究的众多专家、学者及热心弘扬老子思想文化的各界人士自愿结成的地方性学术团体,旨在通过深入挖掘、研究老子哲学思想及道学文化精髓,普及老子思想,倡导尊道贵德之风 ...[详细介绍]
地址:洛阳市西工区八一路城市杰座503
电话:0379--63300872
微博:http://weibo.com/3564364602
邮箱:lylzxh@qq.com
查看地图 >>
更多>>>
道家与养生

圣人之路(四)

一、 修炼精神肉体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第十三章》

人的精神与肉体,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如果一个人在身体上遭受了耻辱,必然反应到精神上。历史上,有很多人因不堪忍受肉体的侮辱而精神失常。有些人因过度紧张而导致疾病,甚至死亡。有些人因为过度兴奋而欣喜若狂,有些人也因为过度兴奋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

人们常常认为,受到宠幸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古代,宠幸意味着君王对臣下的信任和关怀,作为臣子当然觉得荣幸无比,精神好像是受到惊吓一样;如果受到了屈辱,也如同受到惊吓一样,这样的精神状态就失之于平静安详,对于身体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人的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而人的身体却要受到诸多的限制。老子感叹,自己的身体是自己最大的障碍,如果我们没有身体,只有一种纯粹的精神,那么我们会自在很多,只可惜,精神与肉体总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这也正是我们注重养生的根本理由,爱惜身体,就要养护精神。

小周天法?

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屡见不鲜。高度精神紧张有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胃肠道疾病、心理疾病等,甚至是肝炎也会因它而起。而出自道家的小周天法,是一种缓解精神紧张的很实用的方法。

首先,选一清净之室,开窗闭户,空气新鲜,避免风向,然后宽衣解带,静坐床上或沙发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坐时要做到三折式,即臀部略向后,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俯,不故意做作,以舒适为度,双手相握置于腹下。

然后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颚,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初练者往往杂念纷纭,时灭时起,可采取随息法消除。

呼吸以自然呼吸为主。将思想守在上,可以在吸气的同时,心中默念字。当有杂念来扰时,意守字,不要让自己的心随杂念而去。这里注意不要刻意抑制杂念,有杂念出现是正常现象,只要坚持练习,日久天长,杂念会自然消退。

什么是闭关?

老子说: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意思是,善于闭关的人不到关键的时候是不随意开关的,老子在这里说到了关于闭关的养生方法。那么,什么叫闭关呢?

闭关,又称坐关,语出自佛教。闭关在佛教中指个人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定期修禅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学经、忏悔、写作等,断绝一切事务与人事交往。

闭关的时间,最短者为三天、七天,中等者为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三个月,长者可达一年乃至三年。闭关一般是独居一室或一座小院,藏传佛教的瑜伽行者则多独居山洞。有专人照料其生活起居称为护关,在佛教中则称为闭关者护法

入关之后,洞口或门户须封闭,仅留一送食物的小窗口,待修炼期满,才能打破关口出关。结期闭关专门修禅,对于一般散乱的人来说,显然易闯过散乱关,使修行功夫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乃至深入各种禅定。

小说家笔下的武学大师闭关修炼,多是为了突破练功中的难点或潜心修炼某种新奇武功。据说,此种闭关必须经过风、喘、气、息四个大关。闭关之初,幻觉较多,静坐人会突有万窍洒洒生清风的感觉,是为关,在这一阶段,最易走火入魔。到了第二阶段,真气充满四肢百骸,练功者自然会发生深长而急促的呼吸,是为关。到第三阶段,因喘急而发奇声,是为关。在通了气息之后,转为宁静和平,便是过了关。四关过后,大功告成,闭关人恢复正常。闭关期间,人体处于非常状态,不但毫无拒敌之力,而且极忌干扰,否则后果不可设想。

如果从养生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一章呢?

中医专家王珏答:

老子提醒人们,宠辱皆惊,患得患失,不利于养生。

易怒和愤世嫉俗的人,比那些性格沉着、冷静、信任他人者早亡的可能性高出4倍,而对他人不友善者更易发生早亡。

心中充满善意的人,一旦被激怒和心烦意乱时,体内的副交感神经会迅速发挥作用,使人在短时间内心平气和。而不友善、嫉妒心强和总不信任他人者,被激怒后,体内会大量释放肾上腺素,肌肉绷紧,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加强。时间一长,对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极易发生意外。

那么,生活中有什么简单的食疗方可以调节情绪呢?

中医专家王珏答:

可以尝试百合糯米粥。做法很简单:鲜百合30克,糯米5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剥成瓣,洗净,糯米如常法煮粥,米将熟时加入百合煮至粥成,加入冰糖调味,如无鲜百合可以用干百合10克代之,直接与米同煮为粥。每天两次,早、晚温热服食。

百合自古为补益之物,亦食亦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其保健作用有补土(即脾脏)、安心、益志、滋养强壮、不老延年等。其性味甘平,具有补中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二、 营造健康的人脉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第七十四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第七十九章》

有一句流行的话叫老实常在,可时至今日,要是把老实这种评语,加在谁的头上,似乎等于奚落或嘲讽,也就是说,在当今社会做老实人肯定吃亏。然而,道家鼻祖老子却极力推崇,为人忠厚、处事坦诚。老子教我们做人要敦厚,不要轻薄,可能有很多人对老子的这种观点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说,做生意要发财你就得奸,发大财就要大奸,发小财要小奸,因此有了无商不奸的说法。

现代社会做任何事都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势头愈演愈烈。怎样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这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老子为我们道出了应对竞争的绝招,就是不争。可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不去争又怎么能取得成功呢?争与不争之间,到底有什么奥妙和玄机呢?

老子不争遵循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正是水往低处流,总是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地方,水才能汇成江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人要善于选择适合自己所处的位置,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做人之不能做,想人之不能想,别人也就不能和自己苦苦相争了,也正是因为保持了与世无争的心态,才不会招惹怨恨。老子的这种理念,表面上看是主张不去竞争,而这种不争的极致,却是要取得胜利。

老子在人际关系中讲究处下,也就是要自己处在下方下位下层。这是一种智慧的定位。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对对方弯下腰,再蹲下来,然后一屁股坐下来。三个动作拉近了你和对方的关系,平等了彼此的地位。这样的人善于相处,因为你处下了,因为你尊重对方,平等待人了。

因此,一个善于养生的人自求明达,却不自以为是;洁身自爱,却不自以为尊贵。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人脉,得到更多的快乐,而非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