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子学会是由洛阳市从事老子思想文化研究的众多专家、学者及热心弘扬老子思想文化的各界人士自愿结成的地方性学术团体,旨在通过深入挖掘、研究老子哲学思想及道学文化精髓,普及老子思想,倡导尊道贵德之风 ...[详细介绍]
地址:洛阳市西工区八一路城市杰座503
电话:0379--63300872
微博:http://weibo.com/3564364602
邮箱:lylzxh@qq.com
查看地图 >>
更多>>>
道家与养生

圣人之路(一)

   

一 、如何做个圣人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第六十六章》

 一般来说,能真正脚踏实地去实践道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合乎伦理道德,绝对找不到丝毫破绽,这大概就是圣人。

 老子认为:江海之所以能为一切河川溪流所汇往,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所以为百川所聚汇。

 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有正确的观念,才能向圣人的方向靠拢,如果要在社会上做一些有利于民众的事业,就不能以大众的老师自居,应唯民意是听;要领导民众,必须把个人利益放在民众利益之后。

 圣人不积留主观成见,而唯“道”是从。很多在社会上稍有成就的人,一般十分固执,当自己的观点和成就被人否定时就会义愤填膺,生气伤身。若能将自己掌握的“道”之德,在实行“道治”中恩惠于大家,自己的“德”就会愈加富有;将自己理解的“道”理,让更多的人得到理解,自己的理解便会愈加充实。从而使自己转凡成圣,就可以做到顺应自然的规律,有利于万物的生发而不加伤害;圣人的行为准则,是顺应客观自然而不与之竞争。

二 防患未然之时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第三章》

 从养生的角度上看,如果我们在思想观念上把名声看得比较淡薄的话,我们为之争执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了。如果我们不与人争执,那么我们受到别人伤害的可能性就很少了,不受到别人的伤害,生命就会得到保全,至少我们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遭受人祸,人身不会受到另外的伤害。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夭折,不仅仅是因为身体的疾病,而是死于人身之外的伤害或者事故。我们常常忽视的也是这一点,总认为那件事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是,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年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

养生的道理同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相通的,要成为长命百岁的圣人,就应该使自己达到虚怀若谷的境界,精神就不会紧张。人的主观意志也不能太强,追求不到的东西不一定要追求到,饮食就会正常,营养就会吸收,筋骨就会强壮。总之,人在精神世界里要虚无一点,身体就能更加强健一些。所以,养生最重要的是养护好我们的精神世界,只有精神世界和谐了,身体也会和谐。

 无为,一切都依照自然的原理而运作,如果人的行为都达到了顺应自然,那么一切将会井井有条了。思想观念清静无为了,所有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行为就难以产生,这就是防患于心,防患于未然的道理。